天津死亡咖啡館天裕殯儀特別活動
- 2024-09-03 09:04
- 來源:admin

你在生物學上被宣告了死亡;
第二次,當你下葬,人們穿著黑衣出席你的葬禮。
他們宣告,你在這個社會不復存在,你悄然去;
第三次,是這個世界上最后一個記得你的人,把你忘記。
于是,你就真正的死去,整個字宙都將不再和你有關。
——《生命的清單》
列車通往的黃泉站,月臺站滿了來迎人的已故者。這哪里是悲劇,這是團圓。——《鐮倉物語》

8月29日的下午,天津市華明天裕殯儀服務中心小告別廳里,一場“死亡咖啡館”的活動即將結(jié)束。
天津進入早秋,連續(xù)的暴雨來襲。“歡迎來到死亡咖啡館”長條餐桌上擺著一壺熱氣騰騰的花茶和小零食、
水果?;ㄆ坷锊逯燃永~和紅玫瑰制作的干花。十五六個人圍坐在桌邊,氛圍溫暖而愜意。
水果?;ㄆ坷锊逯燃永~和紅玫瑰制作的干花。十五六個人圍坐在桌邊,氛圍溫暖而愜意。
活動開始,有人提起自己的患癌經(jīng)歷,有人坦白自己曾多次想過自殺。臨近尾聲,一位40歲左右的女性參與
者倡議:“我們以水代酒,一起干個杯吧。”于是大家一起碰杯,高喊“敬死亡!”“敬無常!”再開懷大笑。這晚
的月色一定很美,大家的笑容也很美。

者倡議:“我們以水代酒,一起干個杯吧。”于是大家一起碰杯,高喊“敬死亡!”“敬無常!”再開懷大笑。這晚
的月色一定很美,大家的笑容也很美。

咖啡館主理人曉瑋說,拋開“死亡”這個主題,就好像是一場普通的茶話會。
這并不是一家實體的咖啡店,而是近年來在各地興起的社群活動


有的場次氣氛凝重,抽噎聲貫穿著全場;有的場次卻很歡樂,人們談起死亡,像談論今天的
天氣一樣,參與者們總是能互相用幽默消解著彼此的痛苦。
天氣一樣,參與者們總是能互相用幽默消解著彼此的痛苦。
我問:為什么選擇在殯儀服務中心做這場意義非凡的活動,曉瑋笑了笑平靜的說,這里不是
最適合這個話題嘛?
最適合這個話題嘛?
生存和死亡是人類自我認識的開始。自人類文化生成以來,死亡概念的形成與確立就是一道
無法逾越的迷思。

無法逾越的迷思。

“死亡咖啡館”這個概念早在2004年就由瑞士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伯納德·克瑞塔茲(Bernard Crettaz)
提出,克瑞塔茲認為“死亡咖啡館”就是來建立一個讓“個人”在安全和宜人的環(huán)境中公開討論死亡和臨終
的“空間”。2014年,“手牽手”生命關愛發(fā)展中心的王瑩在上海發(fā)起了國內(nèi)第一場死亡咖啡館活動,提供
一個無壓力、非評判性的環(huán)境,讓參與者能夠分享自己關乎“死亡”的感受、恐懼、經(jīng)歷、看法。
一位參與者訴說“在我外婆去世的時候,我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,所有的一切我都是被推著在走。
”因為父母不愿意和她談論死亡,使得其在面對外婆的離世時感到十分無奈和無措。“我們在大多數(shù)情況
下其實很避諱談死亡,但我們需要來談論”。


提出,克瑞塔茲認為“死亡咖啡館”就是來建立一個讓“個人”在安全和宜人的環(huán)境中公開討論死亡和臨終
的“空間”。2014年,“手牽手”生命關愛發(fā)展中心的王瑩在上海發(fā)起了國內(nèi)第一場死亡咖啡館活動,提供
一個無壓力、非評判性的環(huán)境,讓參與者能夠分享自己關乎“死亡”的感受、恐懼、經(jīng)歷、看法。
一位參與者訴說“在我外婆去世的時候,我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,所有的一切我都是被推著在走。
”因為父母不愿意和她談論死亡,使得其在面對外婆的離世時感到十分無奈和無措。“我們在大多數(shù)情況
下其實很避諱談死亡,但我們需要來談論”。


死亡這一深刻雋永的過程涵蓋了逝者與生者這兩大主體。源于缺乏對死亡話題的開放討論,
使得許多人在面對生命的終結(jié)準備不足,充斥著困惑和無力。想想的觀點是:基于情感的牽掛、
對永恒陪伴的向往,使得關于死亡我們總是無法釋懷。“死去的人在死亡里腐爛,活著的人在生活
里腐爛”。
今天也有一位華明天裕殯儀服務中心的白事管家參加,他的工作就是為逝者提供各種服務。小伙笑著說,
自從做了這份工作,打麻將贏也不是,輸也不是,輸了別人還會嘲笑他“干這個工作手氣怎么能好”。回家
停車時,鄰居一看到他的車,就說“快走開,我們還得做生意呢”,
好像他是個不“吉利”的人。

在打麻將時,鼻血會如柱般流下。朋友們慌得不行,他抽幾張紙把鼻孔一堵,招呼著大家繼續(xù)玩牌。前兩年,他去世了,活到了50歲。
小伙羨慕他過了充盈的一生,體驗了所有常人能體驗的快樂。


“關于死亡的‘侃侃而談”。其實是關于我們?nèi)绾慰创?,如何看待生命的消逝,如何看待生命中的擦肩而過,
以及如何學會面對人生中大大小小的告別。這些告別不僅包括死亡,也包括生活中的分離。” 華明天裕殯儀服
務中心總經(jīng)理齊晨暉女士分享了自己的觀點。

齊總感嘆,這是對死亡的“無知”導致的困局。因為人們困在對現(xiàn)代醫(yī)學的迷思之中,比起“體面地面對死亡”,
更想把病治好,繼續(xù)過俗世幸福的生活。他感覺這是一件很遺憾的事。如果能坦然都面對死亡,就能充分利用這
最后有限的時間,去做一些該做的事。該道
歉要道歉,該道謝要道謝,要真誠地說我愛你、溫柔的和他道別。
“很多時候,我們這個時代在屏蔽死亡,而生死仍是一個禁忌的話題。”齊總評價
齊晨暉女士非常認同安寧療護的推廣。因為到了生命不可逆的階段,病患通常敏感且恐懼,他們害怕被遺忘、
被拋棄。就應該進行安寧療護,把病痛的緩解放在第一位,讓患者非常寧靜地、有尊嚴地走完最后的旅程。

“安寧療護”是近年興起的概念,旨在為疾病終末期患者在臨終前提供身體、心理、精神等方面的照料,
控制痛苦和不適癥狀,提高生命質(zhì)量,幫助患者舒適、安詳、有尊嚴地離世。
“我們臨終陪護,就是跟他平靜地在一起,跟他說說外面的事,家里的小孩上學怎么樣,說給他聽。
把他當做是家里的正常的一個人,而不是一個快要死去的人,這就是給予他最后的尊嚴。”
古希臘有名言“認識你自己”,它是由更古老的一個特拉普修道者的一個問候語轉(zhuǎn)化來的。它的意思是:
請記住,你將死。

使得許多人在面對生命的終結(jié)準備不足,充斥著困惑和無力。想想的觀點是:基于情感的牽掛、
對永恒陪伴的向往,使得關于死亡我們總是無法釋懷。“死去的人在死亡里腐爛,活著的人在生活
里腐爛”。
今天也有一位華明天裕殯儀服務中心的白事管家參加,他的工作就是為逝者提供各種服務。小伙笑著說,
自從做了這份工作,打麻將贏也不是,輸也不是,輸了別人還會嘲笑他“干這個工作手氣怎么能好”。回家
停車時,鄰居一看到他的車,就說“快走開,我們還得做生意呢”,
好像他是個不“吉利”的人。

在打麻將時,鼻血會如柱般流下。朋友們慌得不行,他抽幾張紙把鼻孔一堵,招呼著大家繼續(xù)玩牌。前兩年,他去世了,活到了50歲。
小伙羨慕他過了充盈的一生,體驗了所有常人能體驗的快樂。


“關于死亡的‘侃侃而談”。其實是關于我們?nèi)绾慰创?,如何看待生命的消逝,如何看待生命中的擦肩而過,
以及如何學會面對人生中大大小小的告別。這些告別不僅包括死亡,也包括生活中的分離。” 華明天裕殯儀服
務中心總經(jīng)理齊晨暉女士分享了自己的觀點。

做為一線殯葬人,是接觸過無數(shù)逝者家庭的親歷者。每個生命的故事或長或短,或跌宕起伏或一帆風順,
這樣的活動會勾起更多過往的記憶及期待,都會在最后一刻釋然。
齊總說,有一位護士分享經(jīng)歷:一位八十七歲老人是否要轉(zhuǎn)入安寧療護病房?是否可以減少痛苦?即便是
用機器維持生命可以救的回來嗎?如果救不回來,積極治療對于一位這樣的老人又有什么意義呢?但是轉(zhuǎn)入安
寧療護病房,拔管,移除呼吸機,如果老人不能自主呼吸就這么走了呢?那么是不是就是害了這位老人?老人
是不是就會怪我們呢?這是大多數(shù)家屬的矛盾心理。
更想把病治好,繼續(xù)過俗世幸福的生活。他感覺這是一件很遺憾的事。如果能坦然都面對死亡,就能充分利用這
最后有限的時間,去做一些該做的事。該道
歉要道歉,該道謝要道謝,要真誠地說我愛你、溫柔的和他道別。
被拋棄。就應該進行安寧療護,把病痛的緩解放在第一位,讓患者非常寧靜地、有尊嚴地走完最后的旅程。

“安寧療護”是近年興起的概念,旨在為疾病終末期患者在臨終前提供身體、心理、精神等方面的照料,
控制痛苦和不適癥狀,提高生命質(zhì)量,幫助患者舒適、安詳、有尊嚴地離世。
把他當做是家里的正常的一個人,而不是一個快要死去的人,這就是給予他最后的尊嚴。”
請記住,你將死。


上一篇
下一篇
最新動態(tài)
緬懷先人 文明追思——2025年寶坻區(qū)清明節(jié)集體文明共祭活動
2025-04-08
更名聲明
2025-05-20
讓生命優(yōu)雅謝幕 關于逝去的必修課——史寶欣教授傾情講解【臨終關懷理論與實踐】
2025-04-17
奮楫揚帆啟新程·勇毅前行譜華章
2025-01-23
天裕殯儀服務中心春節(jié)聯(lián)歡晚會盛大舉行
2025-01-23
天津死亡咖啡館天裕殯儀特別活動
2024-09-03